跬步皆畏途,触目增愁叹
出处:《挽凌孝子》
明 · 杨士奇
闽有凌孝子,十六丁丧乱。
辛苦奉双亲,岩谷日奔窜。
晨汲寒涧饮,暮拾枯薪爨。
跬步皆畏途,触目增愁叹。
百死幸脱归,双亲遄弃违。
艰难殡浅土,恸哭血泪挥。
孤身惟影伴,㷀㷀竟何依。
经年寇盗息,来返乡园扉。
拮据葺屋庐,黾勉遂家室。
处宗仁有施,处乡义无失。
宁辞荐辟荣,甘就原丘逸。
云胡未下寿,盖棺事奄毕。
昔有江巨孝,汉史高其人。
谁言千载下,令德无与伦。
天道远弗爽,为善福必臻。
凌氏身后荣,煌煌垂不泯。
辛苦奉双亲,岩谷日奔窜。
晨汲寒涧饮,暮拾枯薪爨。
跬步皆畏途,触目增愁叹。
百死幸脱归,双亲遄弃违。
艰难殡浅土,恸哭血泪挥。
孤身惟影伴,㷀㷀竟何依。
经年寇盗息,来返乡园扉。
拮据葺屋庐,黾勉遂家室。
处宗仁有施,处乡义无失。
宁辞荐辟荣,甘就原丘逸。
云胡未下寿,盖棺事奄毕。
昔有江巨孝,汉史高其人。
谁言千载下,令德无与伦。
天道远弗爽,为善福必臻。
凌氏身后荣,煌煌垂不泯。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挽凌孝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凌孝子在战乱中的艰辛生活以及对父母的深厚孝道。诗中展现了凌孝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坚持,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诗的后半部分则赞美了凌孝子的美德,并表达了对其身后荣耀的期待。
全诗以凌孝子的生平为主线,从他的辛勤劳作、艰难生活,到失去双亲后的孤独,再到战乱平息后重建家园,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坚韧不拔。诗中还提到了凌孝子的道德品质,如仁慈、守义,以及他对待仕途的态度,既不辞让官职的荣华,也不追求世俗的富贵,而是选择了回归自然,安于田园生活。
最后,诗人以历史上的江巨孝为例,赞美凌孝子的品德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即使在千年之后,其美德依然无人能及。诗中表达了对凌孝子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其身后荣耀的期待,认为他的美德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