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出处:《杂诗八首》
明 · 于慎行
北登辽阳城,顾望三韩道。
大海何萧条,白骨横野草。
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伤哉十万师,大半涂肝脑。
粟米量如沙,金帛积成岛。
功名诚可为,封疆在自保。
闭关谢远人,良图胡不考。
大海何萧条,白骨横野草。
下充蛟鱼食,上使乌鸢饱。
伤哉十万师,大半涂肝脑。
粟米量如沙,金帛积成岛。
功名诚可为,封疆在自保。
闭关谢远人,良图胡不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于慎行的《杂诗八首(其四)》描绘了辽阳城边的凄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诗人站在高处,远眺通往三韩的道路,感叹大海的荒芜与白骨遍野的惨状,这些白骨成为蛟鱼和乌鸢的食物。他哀叹十万大军的牺牲,大部分都葬身于此,尸骨成为战争的代价,粮食和财富也因战争而大量消耗。诗人反思,追求功名虽然诱人,但如果不能确保国家的安宁和领土完整,这样的努力是否值得?他提出疑问,为何不寻求更为明智的策略,而不是闭关自守,拒绝与外界交流。整首诗寓含着对战争的沉痛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