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冠峰被麓,舄奕墟躔全文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出处:《太和山铭
明 · 区大相
穹窿太和,上参冥莫。
近接嵩华,远拔衡霍。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
神之相之,用武以断。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
神之启之,守文以缵。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
层城万仞,上应中台。
地轴盘结,云汉昭回。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
爰饰云构,造于中天。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丹碧霞焕,栋宇星悬。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
神之所妥,钩陈营卫。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
神之所临,徵灵表异。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
玄圃之峦,仁后所履。
丹丘之屺,仙灵所倚。
咸障大荒,曷窥元始。
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
在帝左右,罔或不共。
四气顺序,万方景从。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

鉴赏

这首《太和山铭》由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通过对太和山的描绘,展现了其神圣与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它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首先,诗中将太和山比作“穹窿太和”,象征其在宇宙中的重要位置,与“冥莫”相连,暗示其深邃与神秘。接着,通过“近接嵩华,远拔衡霍”描绘了太和山与周围山脉的关系,显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赞美太和山为神灵居住之地,具有非凡的灵性。紧接着,“上帝攸居,天柱是度”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作为天柱的地位,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连接。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描述了太和山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可能指的是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接下来,“神之相之,用武以断”则表明太和山在军事策略和决策中的指导作用。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赞颂太和山在国家复兴和繁荣中的贡献,特别是对长江和汉水流域的影响。“神之启之,守文以缵”则强调了太和山在文化和知识传承中的作用。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层城万仞,上应中台”描绘了太和山的雄伟壮观,与天空中的星座相对应,显示其与宇宙的联系。接下来,“地轴盘结,云汉昭回”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在地理和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表达了对太和山神秘历史的探索和发现。“爰饰云构,造于中天”描述了太和山建筑的宏伟与天际相连,显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描绘了太和山的地形地貌,与天空中的星辰相对应。“丹碧霞焕,栋宇星悬”则赞美了太和山建筑的色彩与光辉,与星空交织在一起。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表达了对太和山自然美景的赞叹,将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相比较。“神之所妥,钩陈营卫”强调了太和山在保护与维护宇宙秩序中的作用。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描绘了太和山在自然力量中的主导地位,能够驾驭风雨雷电。“神之所临,徵灵表异”则表明太和山在超自然现象中的显现。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赞扬了太和山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贡献。“玄圃之峦,仁后所履”和“丹丘之屺,仙灵所倚”分别指出了太和山在道教文化和神仙传说中的地位。

最后,“咸障大荒,曷窥元始”表达了对太和山在探索宇宙起源和未知领域的可能性的期待。“追茂至道,孰踰斯美”赞美了太和山在道德和智慧上的卓越成就。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强调了对太和山的尊敬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在帝左右,罔或不共”表达了太和山在帝王统治中的辅助作用。“四气顺序,万方景从”描绘了太和山在四季更替和四方朝拜中的影响力。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总结了太和山在明朝时期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其长期福祉的祝愿。

综上所述,《太和山铭》不仅是一首赞美太和山自然美景和文化价值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深刻思考的体现,展现了区大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