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水名天下,师去那知客路遥
出处:《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元末明初 · 倪瓒
四明山水名天下,师去那知客路遥。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所作的《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游历天台山的深深祝愿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首句“四明山水名天下”点出天台山的名声与壮丽,暗示了僧人的行程将是一次令人向往的旅程。接着,“师去那知客路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关切,虽然路途遥远,但对僧人的祝福不减。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描绘了雪后初晴,麋鹿在荒野中奔腾,月光下寒鹊栖息于稀疏树枝的景象,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这两句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则描绘了僧人探寻山巅的壮志和期待着乘着江潮归来的画面,充满了对僧人勇攀高峰和顺应自然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作结,想象僧人在山中遇见的老者,表达出对僧人与当地风土人情交融的期许,以及送别时的亲切与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天台山的美景和僧人的行程,寄寓了诗人对僧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