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无计谢朝簪,流水年光七十三
出处:《寄示东城诸侄》
明 · 杨士奇
不才无计谢朝簪,流水年光七十三。
盘古螺湖松柏地,梦魂夜夜到江南。
盘古螺湖松柏地,梦魂夜夜到江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寄示东城诸侄》其一,通过“不才无计谢朝簪,流水年光七十三。盘古螺湖松柏地,梦魂夜夜到江南。”四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江南的深深眷恋。
首句“不才无计谢朝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平庸、无法在官场有所作为的无奈与自嘲。这里的“朝簪”象征着官职和权力,诗人以“不才”自谦,暗示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力感。
次句“流水年光七十三”,运用了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年光则指岁月,整句意为在时间的长河中,诗人已经度过了七十三个春秋。这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第三句“盘古螺湖松柏地”,通过盘古螺湖这一意象,营造了一种古老而宁静的自然景象,松柏地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永恒与不变的向往。
最后一句“梦魂夜夜到江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之情。江南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诗意与美好,诗人夜夜入梦回到江南,可见其情感之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光流转以及对故乡深切思念的复杂情感,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