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举目日酸辛,沧海漫然理钓缗
出处:《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
清 · 洪繻
河山举目日酸辛,沧海漫然理钓缗。
杜甫不忘天宝恨,陶潜长署义熙民。
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
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
杜甫不忘天宝恨,陶潜长署义熙民。
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
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
鉴赏
此诗《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首句“河山举目日酸辛”,诗人面对河山,心中涌起酸楚之情,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感慨。次句“沧海漫然理钓缗”,以渔夫在大海中垂钓为喻,象征着诗人虽身处乱世,仍保持着淡泊宁静的心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接着,“杜甫不忘天宝恨,陶潜长署义熙民”两句,诗人借用了杜甫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杜甫怀念唐朝盛世,而陶渊明则代表了隐逸田园的生活态度。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现实不满,渴望回到一个理想状态的愿望。
“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逃避和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认为在乱世中,只有回归到晋朝那样的时代,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逃避现实的无奈和渴望。
最后,“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诗人决定远离尘嚣,保持高洁的品格,不被世俗所累,体现了他坚定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引用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