蛆惑祠奸操,声教若掩扃
出处:《仁风》
元末明初 · 王冕
仁风蔼区宇,圣道日月明。
膏泽育万汇,衣冠乐升平。
夷陵虽云僻,岂无王化并?奈何洙泗流,不浃荆楚氓。
蛆惑祠奸操,声教若掩扃。
樊山老文学,执法开杳冥。
荡涤众陋习,魑魅不能撄。
巍巍鲁灵光,中天丽晶瑩。
一变风俗美,再变礼乐兴。
允矣千载下,勋业昭汗青。
膏泽育万汇,衣冠乐升平。
夷陵虽云僻,岂无王化并?奈何洙泗流,不浃荆楚氓。
蛆惑祠奸操,声教若掩扃。
樊山老文学,执法开杳冥。
荡涤众陋习,魑魅不能撄。
巍巍鲁灵光,中天丽晶瑩。
一变风俗美,再变礼乐兴。
允矣千载下,勋业昭汗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仁风》,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仁政和圣道普照大地的美好愿景,强调了仁爱之风如春雨般滋润万物,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即使地处偏远如夷陵,也应沐浴王化的光辉。然而,诗人惋惜洙泗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荆楚地区,当地仍有不良风气和愚昧行为。
接着,诗人赞扬了樊山老文学的公正执法,如同破晓黑暗,荡涤陋习,使鬼魅无所遁形。鲁地的儒家精神如灵光熠熠生辉,象征着礼仪教化的复兴。两次变革带来了风俗之美和礼乐的振兴,诗人高度评价这种千载难逢的功绩,认为其将永载史册,光照汗青。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家道德理想为基调,赞美了仁政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或群体如何通过正直和智慧改变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