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臣民四万万,谁竟一心奉天子
出处:《述哀答伯瑶》
清 · 丘逢甲
四千年中中国史,咄咄怪事宁有此?与君不见一年耳,去年此时事方始。
谓之曰战仍互市,曰和而既攻其使。
同一国民民教异,昨日义民今日匪。
同一国臣南北异,或而矫旨或抗旨。
惟俄、德、法、英、日、美,其军更联意、奥、比。
以其枪炮御弓矢,民间尚自传胜仗,岂料神兵竟难恃!守城何人无张、许,收京何人无郭、李。
此时中国论人才,但得秦桧亦可喜。
拒割地议反赖商,定保皇罪乃杀士。
纷纷构党互生死,言新言旧徒为尔。
西来日月犹双悬,北去山河枉万里。
仪鸾殿卓诸国旂,博物院陈历朝玺。
留都扈跸方争功,迁都返跸相謷訾。
伺人怒喜为怒喜,不知国雠况国耻。
素衣豆粥哀痛诏,可惜人心呼不起。
嗟哉臣民四万万,谁竟一心奉天子。
晏坐东南望西北,九庙尚在烟尘里。
韩江东走大海水,江头一老哀未已。
昨寄我诗泪满纸,止一年耳事且然,眼中况复流年驶?安得同作上界仙,下视群雄如蝼蚁。
任他争战数千年,洞中一局棋未已。
谓之曰战仍互市,曰和而既攻其使。
同一国民民教异,昨日义民今日匪。
同一国臣南北异,或而矫旨或抗旨。
惟俄、德、法、英、日、美,其军更联意、奥、比。
以其枪炮御弓矢,民间尚自传胜仗,岂料神兵竟难恃!守城何人无张、许,收京何人无郭、李。
此时中国论人才,但得秦桧亦可喜。
拒割地议反赖商,定保皇罪乃杀士。
纷纷构党互生死,言新言旧徒为尔。
西来日月犹双悬,北去山河枉万里。
仪鸾殿卓诸国旂,博物院陈历朝玺。
留都扈跸方争功,迁都返跸相謷訾。
伺人怒喜为怒喜,不知国雠况国耻。
素衣豆粥哀痛诏,可惜人心呼不起。
嗟哉臣民四万万,谁竟一心奉天子。
晏坐东南望西北,九庙尚在烟尘里。
韩江东走大海水,江头一老哀未已。
昨寄我诗泪满纸,止一年耳事且然,眼中况复流年驶?安得同作上界仙,下视群雄如蝼蚁。
任他争战数千年,洞中一局棋未已。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爱国诗人丘逢甲所作的《述哀答伯瑶》,以鲜明的历史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深深忧虑。诗中提到的“四千年中中国史,咄咄怪事宁有此?”揭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震惊和不满。
诗人指出,短短一年间,国家局势动荡,战与和、内乱与外敌侵略交织,国民立场摇摆不定,官员行为不一,列强结盟对抗中国。诗人感叹即使有才如秦桧,也显得可怜,因为国家面临的是卖国求和与忠良受害的双重困境。
诗人借用“西来日月犹双悬,北去山河枉万里”描绘了国家分裂、山河破碎的景象,同时讽刺了朝廷内部的争斗和对外的软弱。最后,诗人哀叹民众的冷漠,呼吁大家能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但又以“安得同作上界仙,下视群雄如蝼蚁”表达出对理想中全民团结抗敌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展现了丘逢甲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