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慷慨当恐惧,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父母许尔行勿疑
出处:《送友人载入蜀》
明 · 解缙
昔年君去西川时,白头慈母纫征衣。
衣成五彩相陆离,出门意气生光辉。
扁舟溯尽瞿塘险,料想一险一度思庭闱。
白头慈母中夜叹,严父寄书令子归。
归来复向西川去,相看又作明年期。
人生倏忽百年内,春叶青青秋已稀。
辞亲掩卷怀李密,酒酣击筑思渐离。
丈夫孝子俱可怜,明年与君重相违。
君行慷慨当恐惧,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父母许尔行勿疑。
衣成五彩相陆离,出门意气生光辉。
扁舟溯尽瞿塘险,料想一险一度思庭闱。
白头慈母中夜叹,严父寄书令子归。
归来复向西川去,相看又作明年期。
人生倏忽百年内,春叶青青秋已稀。
辞亲掩卷怀李密,酒酣击筑思渐离。
丈夫孝子俱可怜,明年与君重相违。
君行慷慨当恐惧,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父母许尔行勿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即将前往四川(西川),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家庭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人的母亲在儿子远行前的忧虑与期盼,以及父亲的书信催促归家的情景。通过“白头慈母”和“严父”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孝道的颂扬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诗的开头描述了友人临行前,母亲为其缝制五彩斑斓的战袍,这一细节充满了深情厚意。接着,诗人想象友人乘舟逆流而上,途中每过一处险要之处,都会勾起他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这种对家庭的牵挂,不仅体现在友人的心中,也深深触动了母亲的内心,夜晚她会因担忧而叹息。
随后,诗中提到友人收到父亲的书信,催促他早日回家,这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紧密的情感联系。友人最终返回四川,与家人团聚,并约定来年再次相聚。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应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孝顺和家庭和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家庭伦理的探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亲情、孝道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人生价值和家庭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