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出处:《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
宋 · 梅尧臣
中条插远近,黄河泻直斜。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
官商工农共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
侯方守边听胡笳,满屋蓄书凡几车。
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
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齐签牙。
朝闻鸣鸡夕闻鸦,眼昏秋匣生铜花。
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
官商工农共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
侯方守边听胡笳,满屋蓄书凡几车。
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
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齐签牙。
朝闻鸣鸡夕闻鸦,眼昏秋匣生铜花。
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中条:山名。黄河:中国北方的大河。
蒲坂: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永济。
渠渠:形容众多的样子。
清商乐:古代音乐名。
东陵瓜:古代的一种瓜,此处比喻富贵生活。
厨架:厨房的架子。
常山蛇:可能指《战国策》中的典故,暗示权谋之事。
翻译
中条山的景色远近交错,黄河水奔流直下呈斜线。蒲坂城坐落在它的边缘,青瓦白墙的房屋连绵十万户。
官员商人工匠农民熙熙攘攘,唯有侯爷静心读书,窗纱映照着他的身影。
侯爷正守卫边疆,倾听胡笳声,满屋藏书多得数不清。
将来若不再弹奏清商乐曲,也不要学种那东陵的瓜。
年迈的他牵马立于庭院,厨房器具整齐排列。
从早到晚听到鸡鸣和乌鸦叫,视力模糊,眼前似有铜花闪烁。
孙子们读书的声音充盈耳边,来访者莫谈那常山之蛇的传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描绘了蒲州太保在中条山下的书斋生活。首句“中条插远近”展现了中条山的雄浑与深远,黄河水则以其奔腾之势“泻直斜”,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描述了蒲坂城的繁华景象,碧瓦连片,人口众多。
诗中“侯独理斋窗照纱”一句,突出了主人的宁静与专注,他在繁忙的官场中保持了一方清净,享受阅读时光。随后,诗人提及主人边守边疆,倾听胡笳,显示出其高尚的职责和文化修养。书斋内藏书丰富,“满屋蓄书凡几车”,体现出主人的学识渊博。
“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表达了对主人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他能继续追求学问,而非追求权势或世俗的富足。最后,诗人以“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齐签牙”描绘出主人虽身处边塞,但家中井然有序,生活充实。
整首诗通过写景叙事,赞美了主人的文人风范和高尚情操,以及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边疆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