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全文

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

宋末元初 · 方回
九关守虎豹,崇墉方言言。
馁也自其分,秉耒耕荒原。
江左瑜盖辈,岂必贤虞翻。
汤网无厄羽,文治无困麟。
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
如何杏坛上,鸣鼓攻门人。
材有善不善,大匠严选抡。
所以获麟笔,有秋斯有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家中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开篇“九关守虎豹,崇墉方言言”两句,通过对古代边塞将领驻守边疆的情形进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接着,“馁也自其分,秉耒耕荒原”描述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是在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中寻找到了宁静与满足。这里“馁也自其分”指的是不追求过度奢侈的物质享受,而是保持适度,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生活。

"江左瑜盖辈,岂必贤虞翻"两句则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治理国家的思考,不一定非要像古代圣君那样伟大不可。这里“江左”指的是南方地区,而“瑜盖辈”则是指历史上的贤君能臣,这里通过反问,表现出诗人的谦逊态度和对权力不抱过高期望。

"汤网无厄羽,文治无困麟"两句用来比喻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平静而没有干扰,“汤网”指的是渔猎的网,而“厄羽”则是鸟儿受伤的羽毛,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是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远离纷争。同样,“文治无困麟”也强调了希望通过文化教化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一物有疾痛,圣王视犹身”则是表达了一种理想,即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圣明君主那样关心百姓的疾苦,将百姓的痛痒看作是自己的痛痒。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

“如何杏坛上,鸣鼓攻门人”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困惑和无奈。这里“如何”表达的是疑问,而“杏坛”通常指的是讲学之地,“鸣鼓攻门人”则是形容外界的喧嚣与干扰,这里诗人可能在感叹自己想要安静修身养性,却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打扰。

“材有善不善,大匠严选抡”两句则用来比喻诗人的自我修养和选择。这里“材”指的是木料,而“大匠”是巧匠,即工匠,这里通过工匠挑选材料的严格标准,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品行和修为的严格要求。

最后,“所以获麟笔,有秋斯有春”两句则是在用美好的愿望作为结束。这里“获麟笔”指的是能够得到吉祥如同麒麟一样难得的人才或事物,而“有秋斯有春”则是表达了对四季更迭、万象更新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位士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追求个人修养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