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全文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宋 · 苏辙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注释

僧老:年迈的僧人。
经时:很长一段时间。
不出山:不离开山林。
法堂:佛堂。
延客:接待客人。
未曾关:从未中断。
心开:内心洞明。
宝月:明亮的月亮。
婵娟:美好、圆润。
身寄:寄托身心。
浮云:象征无常或超脱。
休夏:夏日结束。
巾瓶:夏日解渴的瓶装物。
谁与共:无人共享。
迎秋:迎接秋天。
水石:山水景色。
不胜闲:无法消受过多的闲暇。
近来:最近。
金刚:佛教经典《金刚经》。
颂:赞歌、颂文。
欲指:似乎有所暗示。
胸中:心中。
无所还:无言以对。

翻译

老僧长久未下山,法堂接待宾客从不间断。
禅心如明月般明亮,身体漂浮在云海之间。
夏日已过无人共饮,秋天来临,赏景也感清闲不足。
最近他寄来金刚经颂,似有所指,但心中无言以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以描绘僧人的生活和心境为主。首句“僧老经时不出山”描绘了老僧长久以来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暗示其修行的专注和超脱尘世的追求。接下来的“法堂延客未曾关”则体现了僧人虽然闭门静修,但对来访者仍保持开放的态度,展现出其待人接物的宽厚。

“心开宝月婵娟处”运用比喻,将僧人心中的智慧比作明亮的宝月,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清明与智慧。而“身寄浮云出没间”则进一步描绘僧人如浮云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暗示其心境超越世俗,随缘自在。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写僧人在夏季的宁静与秋季的闲适中独自度日,无人相伴,只有山水为伴,更显其孤寂而淡泊。最后两句“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则透露出僧人对佛法的理解深入,收到朋友寄来的金刚经颂后,内心有所触动,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体现出禅意的深远和难以言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超然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富有哲理和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