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篇章为教化,声声可作后人师
出处:《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 其三》
宋 · 孔平仲
醉醒多在钓鱼矶,越国云溪秀发时。
只用篇章为教化,声声可作后人师。
只用篇章为教化,声声可作后人师。
鉴赏
孔平仲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方逢原常于钓鱼矶醉醒,以及越国云溪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诗中“醉醒多在钓鱼矶”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方逢原在钓鱼矶上饮酒赋诗的生活场景,既体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过程。“越国云溪秀发时”,则进一步渲染了云溪的秀丽景色,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诗篇,激发了方逢原创作的激情。
“只用篇章为教化”,表明方逢原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传承。这句诗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即通过诗歌传播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声声可作后人师”,最后两句直接赞扬了方逢原的诗歌成就,认为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后人的榜样和学习对象,体现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方逢原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