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
出处:《古诗后十九首》
明 · 李攀龙
皎皎罗帷月,揽之有馀辉。
寤言守长夜,依依未能归。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
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
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
寤言守长夜,依依未能归。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
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
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处时的思绪与情感。皎洁的月光透过罗帷洒下,仿佛能触及到诗人内心的柔软之处。诗人试图抓住这月光的余晖,却只能感受到它的温柔与遥远。长夜难眠,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家之路的犹豫和彷徨。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无论家乡如何变化,那都是他心灵的归宿。然而,实际的归途却充满了未知与困难,让诗人感到困惑与无奈。
“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诗人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忧愁,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呢?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局限性,以及孤独感的深刻体验。
最后,“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诗人走出房间,向着远方眺望,内心的情感如同被风吹散的云雾,无法捕捉。而这种情感的宣泄,最终使得他的衣裳也被泪水浸湿,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