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
出处:《差喜》
清 · 李锴
差喜茅斋匝翠微,阒然常是阖双扉。
秋风中客吟芳草,老态催人看落晖。
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
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
秋风中客吟芳草,老态催人看落晖。
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
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李锴以“差喜茅斋匝翠微”开篇,巧妙地将自己隐居的茅屋置于一片青翠之中,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阒然常是阖双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状态,门常闭,仿佛与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距离。
“秋风中客吟芳草,老态催人看落晖”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秋风中,诗人独自吟咏着芳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老态催人看落晖”,则直接表达了岁月不饶人的主题,夕阳西下,不仅是一日之终,也象征着人生的暮年。
“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描绘了农耕生活与渔民归家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劳作与收获。云雾缭绕中的桑麻田地,一年四季为人们提供着食物;而天边归来的渔舟,则是辛勤一天后对家的渴望与回归。这两句通过对比,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蕴含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都市生活的怀念,以及与之相隔的遥远距离。这里的“三舍”可能是指距离的远近,也可能暗指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无论是哪种解释,都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与之相对的孤独与疏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以及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寻求平衡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