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
出处:《题化城寺新公清风亭用李白元韵》
宋 · 郭祥正
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
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
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
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
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
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
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
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
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
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
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
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
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
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
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
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
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
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
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
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
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先,诗中提到的“唐时升老亭”与“今重开”,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着一种重生与延续的主题。亭子周围“剪棘”的动作,象征着清除杂念,开辟新境的过程。
接着,诗人以“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描绘了亭子周围的壮丽景色,峨嵋山与凌敲台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气势与深度。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后文的“独鹤唳”形成对比,凸显出个体在宏阔自然面前的渺小与独立。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则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特质,新公作为僧侣,却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这与“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形成鲜明的比喻,强调了新公的超凡脱俗与与众不同。
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表现了音乐的纯净与洗涤心灵的力量,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与污垢。而“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清风似乎具有生命,时而带来凉爽,时而带来思考。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云与月以情感与动态,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这样的景象,无疑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以及对精神滋养的渴望。“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则揭示了通过内心的修炼与领悟,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个人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