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上壶关名是茂,篇留陌上姓为应
三老三百三十岁,一农一道一山僧。
俱称献寿来南极,直数生年到裕陵。
长就鹤形骄婉姱,炼成松骨斗崚嶒。
囊余伏翼千秋饵,手拄胡孙万岁藤。
迤逦降庭犹恨少,依稀杖国向来曾。
他年太学应亲割,今日清尊暂作朋。
疏上壶关名是茂,篇留陌上姓为应。
悬知太史占星象,厕我嘉弧恐未能。
俱称献寿来南极,直数生年到裕陵。
长就鹤形骄婉姱,炼成松骨斗崚嶒。
囊余伏翼千秋饵,手拄胡孙万岁藤。
迤逦降庭犹恨少,依稀杖国向来曾。
他年太学应亲割,今日清尊暂作朋。
疏上壶关名是茂,篇留陌上姓为应。
悬知太史占星象,厕我嘉弧恐未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位长寿者的形象,他们分别是三位老人、一位农夫、一位道士和一位山僧,皆已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诗中通过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生活状态以及与时间的对话,展现了对长寿与岁月的深刻思考。
“三老三百三十岁”,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三位老人的高寿,暗示了长寿的奇迹与神秘。“一农一道一山僧”则列举了其他三位长寿者的身份,丰富了画面的多样性。接着,“俱称献寿来南极,直数生年到裕陵”两句,运用了地理方位的象征,将四位长寿者的寿辰与历史上的重要地点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长就鹤形骄婉姱,炼成松骨斗崚嶒”描绘了长寿者的外貌特征,鹤形象征着优雅与长寿,松骨则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长寿者的赞美之情。
“囊余伏翼千秋饵,手拄胡孙万岁藤”进一步展示了长寿者的生活方式,他们似乎已经超越了日常的物质需求,与自然和谐共存,享受着长寿带来的宁静与自由。
“迤逦降庭犹恨少,依稀杖国向来曾”表达了对长寿者的尊敬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遗憾,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
“他年太学应亲割,今日清尊暂作朋”预示了未来的相聚,以及当下相聚的喜悦,体现了友谊与知识的珍贵。
“疏上壶关名是茂,篇留陌上姓为应”则是对长寿者名字的赞美,暗示了他们的名声与影响力。
最后,“悬知太史占星象,厕我嘉弧恐未能”表达了对长寿者的敬仰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暗示自己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长寿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对长寿与岁月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长寿者的赞美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