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出处:《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唐 · 姚合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夜晚的寂寞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这两句以清冷的冬夜景色开篇,雁声越发稀疏,新月初升,时间的流逝在夜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分明。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急迫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海峤即将到来的节气,只有今天适合启程,而离别故乡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年头。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自嘲头发稀少,难以胜过官帽之冕,而目力衰退,更难以执笔撰写奏折。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最后两句则是对同僚的期许和个人孤独感受的抒发。诗人希望在官场中有志同道合之士,可以共度时光,然而这样的愿望似乎遥不可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透露了当时文人对仕途生活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