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孤峰翘首处,长空圆月俨师真
出处:《博山剖公入天湖见赠用韵送行》
明 · 成鹫
芒鞋踏破岭头云,水石留题字字新。
遂有文殊来过夏,始知无著是家人。
天花夜静侵衣满,山雨朝晴振锡频。
别后孤峰翘首处,长空圆月俨师真。
遂有文殊来过夏,始知无著是家人。
天花夜静侵衣满,山雨朝晴振锡频。
别后孤峰翘首处,长空圆月俨师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成鹫在博山与剖公交往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芒鞋踏破岭头云”生动地展现了僧人行走于山岭之上的景象,以“芒鞋”和“云”构成画面,既表现了僧人的修行之路的崎岖不平,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水石留题字字新”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自然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场景,字字新不仅指文字本身的新颖,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接下来,“遂有文殊来过夏,始知无著是家人”,运用了佛教中的文殊菩萨形象,表达了僧人与剖公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彼此精神世界的认同与理解,其中“无著”二字,体现了佛教中对世间一切无常、无我之理的深刻体悟。
“天花夜静侵衣满,山雨朝晴振锡频”两句,通过夜晚的天花和清晨的山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锡杖的频繁振动则象征着僧人内心的坚定与修行的持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隐喻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寂静与专注。
最后,“别后孤峰翘首处,长空圆月俨师真”表达了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孤峰翘首象征着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长空中悬挂的圆月,则如同师者的形象,永恒而真实,寄托了对友情与师道的崇高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体悟,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