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与简斋,各年四十九
出处:《学诗吟十首 其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承天寺一碑,宜州万里走。
后山与简斋,各年四十九。
李杜俱有厄,郊岛终不偶。
今人好作诗,曾不鉴兹否。
我如陆务观,平生诗万首。
明年当八十,不可日无酒。
四男异甑釜,二女欠箕帚。
晓问床头瓮,仅有酒一斗。
后山与简斋,各年四十九。
李杜俱有厄,郊岛终不偶。
今人好作诗,曾不鉴兹否。
我如陆务观,平生诗万首。
明年当八十,不可日无酒。
四男异甑釜,二女欠箕帚。
晓问床头瓮,仅有酒一斗。
翻译
在承天寺的一块碑文上,我在宜州长途跋涉。苏轼和黄庭坚,各自都在四十九岁时写下这些诗。
李白和杜甫都遭遇困厄,韩愈和孟郊始终未能结伴同行。
现今的人们喜好作诗,却未曾反思他们的作品是否恰当。
我像陆游一样,一生写过万首诗。
到了明年我就八十岁了,每天不能没有酒。
四个儿子各有自己的锅碗瓢盆,两个女儿还缺少扫帚簸箕。
清晨询问床头的酒缸,只剩下了一斗酒。
注释
宜州:古代地名,今广西宜州市。后山:指宋代诗人黄庭坚。
简斋:黄庭坚的号。
厄:困苦,灾难。
郊岛:指唐代诗人韩愈和孟郊。
鉴:反思,评价。
陆务观:宋代诗人陆游。
甑釜:古代炊具,一种蒸饭的瓦罐。
箕帚:打扫用具,这里指家务劳动。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的诗歌,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抒发了自己平凡却坚持诗艺的决心。诗中提到的“承天寺一碑”,是指古代留下的诗文碑刻,而“我如陆务观”则表明诗人自比为唐代著名的诗人陆游,即使没有大名,也要像他一样勤于创作,平生写出万首诗。
“李杜俱有厄”,是指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曾遇到困难和挫折,而“郊岛终不偶”则表达了自己与他们相比,始终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尽管如此,“今人好作诗,曾不鉴兹否”显示出诗人对当下人们热衷于写作诗歌而不自省之处的担忧。
“明年当八十,不可日无酒”,则是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每天都有酒可饮。最后两句“四男异甑釜,二女欠箕帚。晓问床头瓮,仅有酒一斗”则描绘了诗人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简朴,但即便如此,也要珍惜每一点物资,在清晨询问家中是否还剩下些许酒水。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与历史诗人的比较,展现了一种平实而坚持自我精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