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去青衿喜,吾衰白发稀
出处:《送紫阳赵山长治台叟三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山好邻书塾,溪翁割钓矶。
许时为客久,长是送人归。
子去青衿喜,吾衰白发稀。
会须桐荫底,酬唱羽觞飞。
许时为客久,长是送人归。
子去青衿喜,吾衰白发稀。
会须桐荫底,酬唱羽觞飞。
注释
山好:风景优美。邻:靠近。
书塾:私塾或学校。
溪翁:溪边的老者。
割钓矶:割让钓鱼的好地方。
许时:长久。
为客:作为客人。
长是:常常是。
送人归:送别他人回家。
子去:你离开。
青衿:学子的服装,代指年轻学子。
喜:欢喜。
吾衰:我衰老。
白发稀:头发稀疏。
会须:将来必定。
桐荫:梧桐树下的阴凉。
酬唱:互相吟诗应和。
羽觞:古代一种鸟形的酒杯。
翻译
山景优美临近书塾,溪边老翁割让钓鱼石。长久以来我常作他乡客,常常是别人的归途陪伴。
你离去令学子欢欣,我却因年迈头发稀疏。
将来定会在梧桐树下,举杯对唱,共享欢乐。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开篇"山好邻书塾,溪翁割钓矶"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其中“书塾”暗示了一个学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而“割钓矶”则是对主人公务农的一种生动写照,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劳作的赞美。
接着,“许时为客久,长是送人归”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久留的珍惜以及频繁送别的情感。这里的“客久”和“送人归”都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往事的怀念。
第三句"子去青衿喜,吾衰白发稀"表达了对于年轻一代离去的祝福以及自己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青衿”的形容词强调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同时“白发”则是对自己年迈的一种无奈和自嘲。
最后,"会须桐荫底,酬唱羽觞飞"一句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在树荫下畅饮欢歌的情景。这里的“会须”表达了期待再次相聚的情感,而“酬唱羽觞飞”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