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多喜好,清赏重淹留
出处:《八月六日饮通津宅次韵》
明 · 区越
碧落银河近,旁通竹径幽。
哲人多喜好,清赏重淹留。
洗耳巢由辈,登仙李郭俦。
灵槎如有信,相与论中秋。
哲人多喜好,清赏重淹留。
洗耳巢由辈,登仙李郭俦。
灵槎如有信,相与论中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秋夜图景,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沉喜爱和对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碧落银河近”,以“碧落”形容天空的广阔与清澈,银河仿佛触手可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旁通竹径幽”则将视线引向地面,竹林小径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幽静,暗示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哲人多喜好,清赏重淹留。”这两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幽之美的高度赞赏和留恋。哲人们往往能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和智慧,而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这种清赏的价值,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接下来,“洗耳巢由辈,登仙李郭俦。”引用了古代典故,巢由是传说中的隐士,李郭则是晋代的名士,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将自己与这些历史上的贤者并列,体现了其志趣的高远。
最后,“灵槎如有信,相与论中秋。”“灵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渡海工具,这里借指能够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诗人希望如果有这样的桥梁存在,能够与天上的仙人共论中秋佳节的美好,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哲理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