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途欲假移官见,倾听欢闻召节东
出处:《送京运使赴召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南浦维舟初拜公,五溪随牒限趋风。
问途欲假移官见,倾听欢闻召节东。
不但朝阳徯鸣凤,正思御史昔乘骢。
我曹意见非黎庶,大庇要令天下同。
问途欲假移官见,倾听欢闻召节东。
不但朝阳徯鸣凤,正思御史昔乘骢。
我曹意见非黎庶,大庇要令天下同。
注释
维舟:停船。拜公:拜见您。
五溪:泛指偏远地区。
牒限:官职调动的命令。
趋风:疾风中前行。
问途:询问路径。
假移官:借调职务。
召节东:召您东进。
徯鸣凤:引来凤凰(比喻贤才)。
昔乘骢:昔日乘骢马做御史。
我曹:我们这些人。
黎庶:百姓。
大庇:广大的庇护。
天下同:天下共享。
翻译
在南浦边停船初次拜见您,沿着五溪任职受命疾风中前行。询问路径想要借调职务相见,期待听到欢快的消息召您东进。
不只是希望您如朝阳般引来凤凰,更想起昔日您乘骢马做御史的风采。
我们并非只关心黎民百姓,而是期盼您的大庇天下,让普天之下共享福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为送别友人京运使赴召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首句“南浦维舟初拜公”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友人在南浦码头登舟,即将启程前往京城任职。次句“五溪随牒限趋风”暗示友人行程遥远,需经历险阻,但决心坚定,顺风前行。
“问途欲假移官见”写出了友人渴望尽快见到朝廷官员,表达出他对新职务的热切期盼。“倾听欢闻召节东”则预祝他听到被召回东方(京城)的好消息,满含喜悦之情。
“不但朝阳徯鸣凤”运用象征,将友人比作朝阳中的凤凰,寓意其才华出众,必将在朝廷中有所作为。“正思御史昔乘骢”进一步赞美友人有望晋升为御史,骑着骏马赴任,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我曹意见非黎庶,大庇要令天下同”,诗人表明自己与友人一样,关注的不仅是个人的仕途,更是天下苍生的福祉,希望能有更大的庇护,让普天之下的人们都能受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