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才甘在野,非是傲明时全文

不才甘在野,非是傲明时

出处:《蓝涧杂诗五首
元末明初 · 蓝仁
藓径沿溪滑,柴门倚树欹。
看云行自远,卧雪起常迟。
白日磋跎过,玄经寂寞为。
不才甘在野,非是傲明时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蓝涧杂诗五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首句“藓径沿溪滑”,通过“藓径”和“溪滑”形象地刻画出一条湿润的小路蜿蜒于溪边,路面因苔藓湿润而显得有些滑溜,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次句“柴门倚树欹”,进一步描绘了简朴的居所,柴门斜靠在树旁,显示出主人的随性与生活的质朴。

第三句“看云行自远”,诗人以云彩的飘逸自远处流露出内心的恬静,他静静地看着云朵悠然远去,寓言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第四句“卧雪起常迟”,则写出诗人冬日里慵懒的生活状态,即使雪厚也常常不愿早起,流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态度。

第五、六句“白日蹉跎过,玄经寂寞为”,诗人感慨时光匆匆流逝,自己却沉浸在研读佛经的寂寞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最后两句“不才甘在野,非是傲明时”,诗人坦诚自己并非不屑于世俗功名,而是选择在田野间过着淡泊的生活,这是他对个人志向和价值观的表白,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以及淡泊处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