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自操齐瑟,公宜和舜琴
出处:《和赵吉州三首 其三》
宋 · 刘克庄
今代庐陵牧,苍生属意深。
胸中丝补衮,肘后药成金。
仆自操齐瑟,公宜和舜琴。
篝灯精舍里,何日共论心。
胸中丝补衮,肘后药成金。
仆自操齐瑟,公宜和舜琴。
篝灯精舍里,何日共论心。
注释
庐陵牧:庐陵郡守,古代官职,指管理庐陵地区的官员。苍生:百姓,泛指民众。
丝补衮:比喻治理国家的才能,如丝线缝补帝王的礼服。
药成金:形容医术高明,药物如金子般珍贵。
齐瑟:齐国的瑟,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修养。
和舜琴:配合舜的琴声,表示和谐相处,共同执政。
篝灯:油灯,古时照明工具。
精舍:僧侣或学者居住的清净之地。
论心:深入交谈,心灵交流。
翻译
当代的庐陵郡守,百姓对他的期望深厚。他胸怀治理国家的才智,肘后的良药如同黄金般珍贵。
我自弹奏着齐国的瑟乐,您应当配合以舜帝的和谐之音。
在明亮的油灯下,精舍之内,何时能与您一起深入交谈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牧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感慨。
"今代庐陵牧,苍生属意深。" 开篇即以"庐陵牧"作为主体,"苍生"一词既形容了牧人的生活环境之艰苦,也反映出诗人对这份简单而又不易的生活持有的深切情感。
"胸中丝补衮,肘后药成金。"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牧人在物质匮乏中的智慧与勤劳。"胸中丝补衮"象征着内心的文明与修养,而"肘后药成金"则是外在生活的艰难与珍贵。
"仆自操齐瑟,公宜和舜琴。" 这里通过音乐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统一的向往。"仆自操齐瑟"表明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公宜和舜琴"则是在呼应着古代圣王舜的理想之声,寄寓着对社会大同的憧憬。
"篝灯精舍里,何日共论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与知己共同探讨内心世界的期待。在孤独而又明亮的灯光下,诗人渴望有一天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倾诉心声。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