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昔日刘昆称长者,虎北渡河不须射
出处:《射虎行赠射虎人》
元末明初 · 郭钰
昨日射虎南山颠,悲风萧萧眼力穿。
今日射虎北山下,虎血溅衣山路夜。
朝朝射虎无空归,家人望断孤云飞。
度岭踰山弓力健,虎肉共分不辞远。
府司帖下问虎皮,高枕髑髅醉不知。
虎昔咆哮百兽走,一死宁知在君手。
鼻端出火耳生风,拔剑起舞气如虹。
昨夜空村见渔火,牛羊不牧犬长卧。
作诗赠君毛发寒,烦君为我谢上官。
君不见昔日刘昆称长者,虎北渡河不须射。
今日射虎北山下,虎血溅衣山路夜。
朝朝射虎无空归,家人望断孤云飞。
度岭踰山弓力健,虎肉共分不辞远。
府司帖下问虎皮,高枕髑髅醉不知。
虎昔咆哮百兽走,一死宁知在君手。
鼻端出火耳生风,拔剑起舞气如虹。
昨夜空村见渔火,牛羊不牧犬长卧。
作诗赠君毛发寒,烦君为我谢上官。
君不见昔日刘昆称长者,虎北渡河不须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射虎者的英勇事迹和生活状态。首句“昨日射虎南山颠”展现了射者往日的勇猛,面对强劲的“悲风萧萧”,他依然坚持狩猎。接下来,“今日射虎北山下”暗示了射者持续的猎虎行动,而“虎血溅衣山路夜”则渲染了战斗的激烈与危险。
“朝朝射虎无空归”表达了射者坚持不懈的精神,然而“家人望断孤云飞”则透露出他的孤独与家人对他的担忧。射者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度岭踰山弓力健”显示出他的坚韧和技艺高超。
“虎肉共分不辞远”体现了射者与同伴间的深厚情谊,而“府司帖下问虎皮”则揭示了射虎背后的社会压力和官府的干预。最后,诗人以“虎昔咆哮百兽走,一死宁知在君手”表达对老虎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射者杀虎行为的反思。
诗中还借“牛羊不牧犬长卧”和“渔火”等意象,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荒凉,以此衬托射者生活的艰辛。结尾处,诗人以刘昆为例,提出不必过度杀戮,暗示了对射虎行为的道德质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象征,既赞扬了射虎人的勇气,也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