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通身是佛,顶戴弥陀全文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

出处:《沙弥文信大悲颂
宋 · 黄庭坚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
欲见自己,频掣驴耳。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
白牛懒惰,空打车辕。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
头上安头,笑杀涪皤。

拼音版原文

tōngshēnshìyǎnjiàn

jiànpínchèěr

tōngshēnshìshǒujiězhùbiān

báiniúlǎnduòkōngchēyuán

tōngshēnshìdǐngdàituó

tóushàngāntóuxiàosh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沙弥文信大悲颂》中的片段,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深刻的禅意。诗人通过描述沙弥(初出家的小和尚)的形象,寓言般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解脱困境。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形象地描绘了沙弥虽然具备观察世间万物的眼睛,却未能看清自己的本性,暗示修行者需要深入内省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欲见自己,频掣驴耳",进一步强调要认识自己就像驾驭顽固的驴子,需要不断调整和引导,才能使心灵有所觉醒。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寓意沙弥虽然有许多能力,但若不懂得运用智慧去引导自己的行为,就如白牛拉车,徒劳无功。

"白牛懒惰,空打车辕",形象地刻画了沙弥的懈怠与迷茫,即使付出努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也是无效的。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表明沙弥虽然追求佛道,但若不能超越自我,只是在形式上模仿,如同头上戴着佛像,缺乏内在的觉悟。

"头上安头,笑杀涪皤",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指出,如果一味地在表面上追求佛法,而不触及核心,就会显得可笑,如同涪皤(古代传说中的愚人)一般。

整首诗寓教于乐,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修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智慧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