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全文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

宋末元初 · 方回
小儿今忽六旬翁,尚忆无人鬼啸风。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
致身卿相谈何易,责备春秋论亦公。
磨灭山林心不愧,岂无穷者胜于通。

注释

六旬翁:六十岁的老人。
无人鬼啸风:寂静的夜晚,只有风和想象中的鬼怪声音。
棘闱:科举考试场所,比喻艰难的竞争。
饭鼓:寺庙的斋饭钟声,象征老年生活。
致身卿相:升任高官。
春秋:指历史。
磨灭山林:隐居山林。
岂无穷者胜于通:难道坚持不懈的人就一定比通达之人更强吗。

翻译

如今的孩子已经六十岁了,还记着小时候无人的夜晚只有风和鬼怪的呼啸声。
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奋力拼搏,仿佛命运悬于一线,而他的老年生活就像一位英勇的老兵。
想要官至卿相是多么不易,评判历史公正无私也是他的追求。
即使隐居山林,他心中无愧,难道不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比通达之人更胜一筹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州学遇刘元煊胡子游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思往事的诗歌。

首句“小儿今忽六旬翁”表明诗人已是年逾六十之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如同无人时的鬼啸风一般,让人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接着,“尚忆无人鬼啸风”更强化了这种情怀。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则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回顾,表明诗人自幼聪颖过人,如同悬挂在棘闱之中等待成长的奇花异草,而“两时饭鼓老英雄”则可能是在指代自己年轻时的英勇行为或是对某位英雄人物的怀念。

“致身卿相谈何易,责备春秋论亦公”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交往和历史评价的深刻认识。"致身卿相"意味着要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而这一点并非易事;"责备春秋"则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批评,这种批评也需要公正。

最后,“磨灭山林心不愧,岂无穷者胜于通”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磨灭山林"可能是指时间对自然景物的侵蚀,而“心不愧”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坦然和自信;"岂无穷者胜于通"则是在探讨生活中的困顿与成功,表明有时那些在世俗眼中看似失败的人生,反而拥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位老年诗人对于个人经历、人生哲理以及历史评价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