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阮如锋锐,大阮淡如水
出处:《二高过访》
明 · 释函可
小阮如锋锐,大阮淡如水。
如锋令人歌,如水令人醉。
共割一片毡,南北馀二里。
不约过僧庐,久置人间礼。
趺坐草团中,相视忘我尔。
问禅禅不知,问字祸之始。
不见双足间,斑斑馀十趾。
正当语笑欢,忽然发长忾。
岂为逼饥寒,各有胸中事。
如锋令人歌,如水令人醉。
共割一片毡,南北馀二里。
不约过僧庐,久置人间礼。
趺坐草团中,相视忘我尔。
问禅禅不知,问字祸之始。
不见双足间,斑斑馀十趾。
正当语笑欢,忽然发长忾。
岂为逼饥寒,各有胸中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高僧拜访的情景,通过对比小阮和大阮的不同性格,展现了他们之间和谐而深邃的交流。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小阮比作锋利的刀,大阮比作清澈的水,前者激发情感与热情,后者则带来宁静与沉醉。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两位高僧个性的差异,也暗示了他们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
接着,诗人描述了两位高僧共享一片毡,相距仅二里,却如同隔绝于世,不约而同地访问了僧庐,展现了他们超越世俗礼节的深厚友谊。在草团中趺坐,他们相对无言,却能心领神会,仿佛彼此的心灵已经融为一体,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然而,当他们开始交谈时,话题却转向了更为深刻的主题——禅与文字。诗人巧妙地指出,禅宗的智慧并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而文字往往成为引发祸端的根源。这反映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体验,强调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教条或文字表述。
最后,诗人以“正当语笑欢,忽然发长忾”描绘了对话中的转折,暗示了高僧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深思与感慨,并非仅仅为了生存的压力,而是各自心中深藏的复杂情感与思考。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正是这首诗留给读者的深刻启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僧之间的深厚友谊、心灵的交流以及对生活、禅宗和文字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