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出处:《王若水山水》
元末明初 · 刘永之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谷间清冷的景象与幽静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谷口的寒潮、崖边的宿雾、石桥的蜿蜒、金栈的高耸、树木的茂密、波光的明亮以及山中花落的情景一一展现,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首句“谷口寒潮上”,描绘了山谷入口处寒潮涌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接着,“厓阴宿雾开”一句,通过雾气的消散,展现了山崖在阳光下逐渐显露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谷中的交通设施与地形特点。石桥横跨于山谷之间,连接着两旁的山峦;金栈则依附于峭壁之上,蜿蜒曲折,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与挑战。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则转向对山谷内景的描写。树木茂密,遮蔽了茅屋,仿佛与外界隔绝;而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桂舟的倒影,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最后,“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两句,以花落作为自然更替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或特定地点的思念之情。山中花朵虽已凋零,但诗人的心中却依然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如同向豫章台传达着这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山水诗的特点,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