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迹逢厓业已空,濒危谁奏补天功
出处:《再次韵五首》
明 · 黄淳
宋迹逢厓业已空,濒危谁奏补天功。
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
岂有降旗随断锁,独追和议怨秋风。
乾坤此闰无穷恨,一曲哀歌明月东。
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
岂有降旗随断锁,独追和议怨秋风。
乾坤此闰无穷恨,一曲哀歌明月东。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首联“宋迹逢厓业已空,濒危谁奏补天功”以“宋迹”开篇,暗指宋代的辉煌已成过往,而“逢厓业已空”则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接着,“濒危谁奏补天功”一句,借补天之典故,表达了对挽救国家危难无门的深深忧虑。
颔联“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运用象征手法,将历史事件具象化。黄龙雾散象征着历史的迷雾逐渐消散,青海的沉寂则暗示着昔日繁华的消逝;白浪魂归则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故宫的哭泣则直接表达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与哀悼。
颈联“岂有降旗随断锁,独追和议怨秋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降旗”与“断锁”的对比,表达了对投降与分裂的强烈谴责;“和议”与“秋风”的结合,则隐喻了和平与时间的无情,以及对这些因素导致国家衰败的无奈与愤慨。
尾联“乾坤此闰无穷恨,一曲哀歌明月东”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乾坤此闰,既可理解为天地间无穷的遗憾,也可视为对历史周期性衰落的感慨;“无穷恨”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无法改变的深深悲痛。最后一句“一曲哀歌明月东”,以哀歌结束,明月东升则给人以希望的暗示,但在这首诗中,更强调的是哀伤与反思的永恒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和平与国家统一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