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出处:《天育骠骑歌》
唐 · 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对过去盛世的追念。开篇“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即设定了一个高贵无比的意境,天子的马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而这幅画图似乎捕捉到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中对马的描写细腻入微,“骏尾萧梢朔风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奔跑时的英姿飒爽和狂野之感。接着,“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更是细致地刻画出了马的外貌特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到鉴赏。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则从体态上形容了马的雄壮和神骏,而“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转而叙述了一段历史,提及了古代名相对待良马的重视和精心培育。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份珍爱与期待,而“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那样的时代背景和壮丽场面。
最后,“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记忆的珍视和传承,而“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则是诗人对逝去时代的感慨以及现实与过去之间差距的叹息。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马匹的深刻理解,更通过对古代盛世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和美好事物流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