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
出处:《翠贞亭》
金 · 赵秉文
修竹百十个,老柏四五行。
日出烟雾散,露叶翻晴光。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
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
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
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
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
日出烟雾散,露叶翻晴光。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
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
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
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
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先,诗人以“修竹百十个,老柏四五行”开篇,用“百十个”和“四五行”这样的数量词,既突出了竹子和老柏树的数量之多,也暗示了它们生长的茂盛与长久,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古老庄严的氛围。
接着,“日出烟雾散,露叶翻晴光”,日出之时,晨雾消散,阳光洒在露珠上,使得叶子闪烁着晴朗的光芒。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清晨的美景,还隐含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不时携带着酒壶,来到这亭中,坐在胡床上,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酒的醇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与生机,鸟儿在白日里欢快地啼叫,花儿在春风中轻轻飘落,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最后,“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则是诗人的哲思所在。他看着这苍翠的竹林与老柏,仿佛看到了佛法的真谛,即万物并非永恒的真实存在,而是相对与变化的。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世间万物时,应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既不沉溺于物质的追求,也不完全脱离现实的束缚。
“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以幽默的方式收尾,诗人放下书卷,突然大笑,仿佛是被某种领悟或感悟所触动,而周围的风吹动树枝,似乎也在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呼应了前文的自然之音,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智慧,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