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全文

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
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竹舆两面天明灭,秋令不到林西东。
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

注释

湘阴:地名,位于湖南北部。
肃肃穆穆:形容风势威严、庄重。
随时忧乐:指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忧喜之情。
竹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题诗著画:写诗作画作为表达。
寄兴公:寄托兴趣给某位朋友(公,古代对人的尊称)。

翻译

云雾缭绕连接湘阴百里松林,威严庄重的湖南风吹过。
随季节变化的忧乐并非人间常态,迎接我的是沿途的笙箫声在道中响起。
竹制的轻车两旁光影明灭,秋天的凉意未到林子东西两侧。
或许禄唐也无法完成这样的景象,我写下这首诗和画作,寄托我的兴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前往湘阴的路上所见的景象。首句“云接湘阴百里松”展现了连绵百里的松树林,仿佛与云天相接,给人以辽阔而宁静的印象。接着,“肃肃穆穆湖南风”描绘了清风吹过松林时的庄重与和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

“随时忧乐非人世”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他将旅途中的感受升华到超越世俗的情感层面。接下来,“迎我笙箫起道中”则以音乐声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似乎连自然都在为他的到来而欢唱。

“竹舆两面天明灭”写的是诗人乘坐竹制小车,透过竹帘看天空,光影斑驳,如同在移动的画框中欣赏天光的变化。秋天的气息并未侵入这片林子,保持了其独特的清凉。“秋令不到林西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诗人感慨即使禄唐这样的贤者也未必能体验到这样的旅程,他决定将沿途的美景和心境通过诗歌和画作留给朋友奇父,共享这份闲适与雅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阴之路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代文人墨客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