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采今尚存,英风满松槚全文

文采今尚存,英风满松槚

出处:《赋秀远堂
宋 · 赵德孺
翰林李谪仙,埋骨青山下。
平生爱此山,老去终不舍。
放逐鹓鹭行,追随鸡黍社。
文采今尚存,英风满松槚
寥寥五百年,好尚世所寡。
韩子荆州后,为求袭良冶。
乃祖当时辈,异代同潇洒。
结堂山之阳,真趣非少假。
秀色来天外,远势包平野。
烟岚浮翠黛,揽之不容把。
徜徉盘谷游,屡请秣吾马。
时无谪仙人,登临谁赋者。
九原如可作,一奠招魂斝。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赵德孺所作,名为《赋秀远堂》。诗中描绘了对一位被贬谪的文人——李谪仙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一座名为“秀远堂”的建筑所在山景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翰林李谪仙,埋骨青山下”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哀愁与缅怀的场景。李谪仙,即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因才华横溢而被贬谪,最终长眠于青山之中。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接着,“平生爱此山,老去终不舍”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说,李白生前热爱这片山林,即便年老体衰,也不愿离开。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深情依恋,既是对李白人格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放逐鹓鹭行,追随鸡黍社”描绘了李白被贬谪后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与世俗的疏离。鹓鹭行指的是朝廷官员的行列,而鸡黍社则是民间的聚会。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凸显了李白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

“文采今尚存,英风满松槚”则转向对李白作品的赞美。尽管李白已逝,但他的文采依然流传,其英气与风骨在松柏之间弥漫,仿佛永存。这不仅是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颂扬。

接下来,“寥寥五百年,好尚世所寡”表达了对李白独特品味和高尚情操的敬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像李白那样保持高洁志趣的人实属罕见。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李白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韩子荆州后,为求袭良冶”提到了另一位历史人物韩子(韩愈)和荆州(李白被贬之地),暗示了李白与韩愈在文学上的传承关系。通过“求袭良冶”,诗人表达了对李白文学遗产的珍视与继承的愿望。

“乃祖当时辈,异代同潇洒”赞扬了李白与他同时代或不同代的文人一样,都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李白人格魅力的普遍认同。

“结堂山之阳,真趣非少假”描述了秀远堂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的美妙。山之阳,意味着阳光充足的一面,这里不仅风景宜人,更蕴含着一种真实而纯粹的乐趣,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或修饰。

“秀色来天外,远势包平野”进一步描绘了山景的壮丽与广阔。秀美的景色仿佛从天际而来,连绵起伏的山势覆盖了广阔的平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和谐。

“烟岚浮翠黛,揽之不容把”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烟岚如同翠绿色的眉黛,虽美却难以触及,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徜徉盘谷游,屡请秣吾马”表达了诗人对秀远堂所在山林的向往与喜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游憩,仿佛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心灵得到净化与放松。

“时无谪仙人,登临谁赋者”则流露出对李白的怀念之情。在当今之时,再也无法见到像李白那样的天才诗人,登临此地,又有谁能赋诗以表达心中的感慨呢?

“九原如可作,一奠招魂斝”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深深敬仰与怀念。如果李白地下有知,希望他能够接受这份祭奠,以表达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及其作品的追忆,以及对秀远堂所在山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人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赵德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个人情感又富含历史韵味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