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报养已不迨,此身何用存全文

报养已不迨,此身何用存

出处:《哭亲
明 · 沈周
不见堂上亲,遗我堂下身。
有身如枯桑,不复知青春。
人皆依父母,我是无依人。
感恩等天地,徒然抱涓尘。
报养已不迨,此身何用存
欲死顾有托,欲活无精神。
杲杲白日下,冥冥与死邻。
痛抚心肝肠,崩裂不可纫。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哭亲》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痛和孤独无依之感。诗中,诗人以“不见堂上亲,遗我堂下身”开篇,描绘了与亲人阴阳两隔的悲凉情境,自己仿佛成了孤儿,失去了生活的依托。接下来,“有身如枯桑,不复知青春”运用比喻,形容自己的孤苦和岁月的无情流逝。

诗人感慨“人皆依父母,我是无依人”,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而自己却无处寻觅慰藉。他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作天地般浩渺,但如今却只能“徒然抱涓尘”,表达出报恩无门的无奈。诗人感叹未能及时尽孝,“报养已不迨”,质问生命存在的意义,“此身何用存”。

在生与死的边缘,诗人“欲死顾有托,欲活无精神”,揭示了内心的挣扎和绝望。最后,“杲杲白日下,冥冥与死邻”以强烈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境况,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痛抚心肝肠,崩裂不可纫”则直接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撕裂之痛,感人至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切的自述,展现了沈周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