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
出处:《量移自解》
宋 · 王禹称
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商山:指商山四皓,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昔贤:过去的贤能之人。
滞留:长时间停留,不被重用。
江陵元相国:元相国,指唐代宰相元稹,曾任江陵尹。
四年:指元稹在江陵任职的时间。
移得:被调动到。
通州:唐代的一个州,今四川达州市。
翻译
在商山度过了整整五百五十天,如果与过去的贤人相比,并不算停留得太久。再看看元相国江陵的例子,他用了四年时间就被调任到通州去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量移自解》。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刻情感和独特的历史体验。
"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流转、岁月匆匆的情景。商山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度量时间的方式,每个商相当于一天,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长短。"五百五十日"则是具体地表达了一年半的时间长度,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昔日贤士或往事的怀念与比较,并且强调这种怀旧之情并非停滞不前。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这两句则是诗人提及历史上的一个人物事件,即唐代名将郭子仪曾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任职四年,因军功被调往通州(今陕西汉中)。这里的"试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观察与思考,通过这种叙述手法,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变迁世事和个人命运变化的洞察力。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对时间、历史的独到理解。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