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年且尽杯中物,他日谁浇柏下人
出处:《书事十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幼作淳熙版籍民,老逢景定改元新。
残年且尽杯中物,他日谁浇柏下人。
长镵谷中忙斸雪,小车花外遍寻春。
吾评子美饥寒态,不似尧夫快活身。
残年且尽杯中物,他日谁浇柏下人。
长镵谷中忙斸雪,小车花外遍寻春。
吾评子美饥寒态,不似尧夫快活身。
注释
淳熙:南宋孝宗年号。籍民:户籍登记的居民。
景定:南宋理宗年号。
改元:更换年号。
残年:晚年。
杯中物:指酒。
柏下人:指墓中人。
长镵:长柄锄头。
斸:挖。
雪:积雪。
小车:手推的小车。
寻春:寻找春天。
子美:杜甫的字。
饥寒态:困苦饥饿的状态。
尧夫:苏轼的字。
快活身:快乐自在的生活。
翻译
年轻时我属于淳熙年间的户籍百姓,老年时遇到景定改换了新年纪。在残年将尽的日子里,暂且借酒消愁,未来又有谁能为墓旁的人洒酒祭奠。
在山谷中忙碌地挖掘积雪,小车驶过花丛寻找春天的气息。
我认为杜甫在困苦饥饿中的状态,与苏东坡那种快乐自在的生活相比,有所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收录在他的《书事十首》中。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生活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
“幼作淳熙版籍民”一句,通过提及“淳熙”,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段时光,表明诗人年轻时就开始接触文学创作,并且参与编撰书籍。这里的“版籍民”暗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氛围。
接着,“老逢景定改元新”则是到了晚年,迎来了新的朝代或年号——“景定”,虽然这是虚构,但它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诗人对新旧交替的感受。这里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事更新的无奈与感慨。
下面的“残年且尽杯中物,他日谁浇柏下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将尽,饮酒自娱,同时又担忧未来没有人能够继承先人的事业和精神的忧虑。这里的“杯中物”指的是酒,而“他日”、“柏下人”则是对未来的一种迷惘。
再后,“长镵谷中忙斸雪,小车花外遍寻春”描绘了诗人在严寒冬天里辛勤工作,甚至需要劈冰取水的情景,以及在春天来临时乘小车去寻找春色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季节的不同,强调了诗人的不懈努力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最后,“吾评子美饥寒态,不似尧夫快活身”则是诗人自比为杜甫(子美),表达了自己面对困苦时的态度,虽然境遇艰辛,但内心仍保持着高尚的品格,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只追求外在的安逸和享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时代文学家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