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出处:《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其四》
宋 · 何梦桂
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
注释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代指士人阶层。涂炭:比喻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困苦。
使车:朝廷或使者所乘的车辆,象征希望和救援。
羊裘翁:隐士或老者,以其简朴生活象征清高。
翻译
衣冠毁于战火,百姓流离失所,血肉被当作武器砍杀。听到使者车辆到来的消息,人们还欢唱,期盼救援何时能到。
百姓身处危难之中,只担心风雨再起,隔绝援助。
谁能为困顿的人们掩埋车轮,只愿他们能安居在白云之下。
山下有个穿着羊皮衣的老人,他的清风精神永存万世。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衣冠堕涂炭,血肉膏斤斧。”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谷中的树木比作被战火烧毁的人们的衣服和身体,从而传达出对自然破坏的哀伤感慨。
“喜闻使车来,犹歌来何暮。”诗人听到使者到来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似乎在问时间为何匆匆而过,透露出一种急切之情。
“苍生在颠崖,惟恐隔风雨。”这里的“苍生”指的是野草,诗人担忧这些脆弱生命会因为风雨而受损,体现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关怀和敬畏。
“谁为埋车轮,浑家白云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将尘世间的繁华与挣扎抛在脑后,只愿意沉浸于大自然之中,与白云为伴。
“下有羊裘翁,清风清万古。”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隐士或智者的形象,他穿着羊皮衣,享受着清新的山风,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寻找永恒与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世间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