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同登古息台,雨师先为洒尘埃
出处:《总持院》
宋 · 郭印
晓霁同登古息台,雨师先为洒尘埃。
纹楸战罢仙踪杳,清磬音传佛寺开。
门外老松迎客入,竹边高阁放山来。
逡巡揽尽风光去,寄语三官不用猜。
纹楸战罢仙踪杳,清磬音传佛寺开。
门外老松迎客入,竹边高阁放山来。
逡巡揽尽风光去,寄语三官不用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清晨雨后的古台上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句“晓霁同登古息台”,点明了时间(清晨雨后)和地点(古息台),以及活动(登高)。次句“雨师先为洒尘埃”,运用拟人手法,将雨比作雨师,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洗净尘埃的景象,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接着,“纹楸战罢仙踪杳,清磬音传佛寺开”两句,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景观。纹楸棋盘象征着智慧与博弈,仙踪杳则暗示了棋局结束,仙气飘渺。清磬音传,佛寺开启,则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门外老松迎客入,竹边高阁放山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门外的老松树仿佛在迎接客人进入,竹林边的高阁则让山景如画卷般展开,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最后,“逡巡揽尽风光去,寄语三官不用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以“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为对象,寄寓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