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出处:《题雪花达摩布衣偈》
宋 · 家铉翁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
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
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
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
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
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
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拈花:佛教中指佛陀向弟子传递智慧的方式,此处可能指禅宗公案。恼:困扰。
几花开:暗示生命的延续和无常。
绝倒:令人惊叹或感动至极。
归去来:回归本心或故乡。
旧草鞋:象征过去的束缚或身份。
衲被:僧侣所穿的粗布衣物。
面壁:佛教修行中的静思方式。
不直一落索:不值得深入讨论或在意。
著:安放。
他:烦恼或困境。
碍手脚:阻碍行动。
索火:寻求解脱。
弥勒:佛教中的欢喜佛,象征宽恕与和平。
翻译
不要轻易谈论拈花公案,西方的智慧让我感到困扰。一朵花开后还有多少花开?微笑无法抑制,令人倾倒。
回去吧,人还未老,丢下了过去的破草鞋。
披着衲被,面对墙壁静坐,提起的问题都不值一提。
放下一切,无处安放,它一直妨碍我行动。
为了你,我会在街上点火烧掉烦恼,布袋依旧象征着弥勒佛的宽容。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雪花达摩布衣偈》,作者是宋代的家铉翁。诗中以禅宗故事为背景,通过"拈花公案"和"达摩布衣"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修行的体验。
首句"拈花公案且莫道"暗示了禅宗中的拈花微笑典故,强调不要轻易言说或理解这个深奥的禅意。"西来正被拈花恼"进一步揭示禅宗传法过程中,面对佛法的微妙与难以言表,诗人感到困扰却又着迷。
"一花开后几花开"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变化,微笑不禁成绝倒,则表达出领悟后的喜悦和无法言喻的感动。"归去来,人未老",诗人似乎在说修行并未改变他的本真,岁月静好。
"掉下从前旧草鞋"象征放下尘世束缚,"衲被蒙头面壁坐"则描绘出静心冥想的场景,"提起不直一落索"暗示修行中的顿悟和解脱。
"放下大地无处著"表达彻底的放下和空灵的状态,"从来被他碍手脚"则揭示出修行前的束缚和阻碍。"为君索火当街烧",诗人决心破除一切执着,"布袋依前是弥勒",表明即使在世俗生活中,他也保持着如弥勒般的宽广胸怀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禅宗故事,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