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全文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出处:《寄建德徐元舆
宋 · 梅尧臣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
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拼音版原文

cáifāngwèiqiānfēngduìxiànmén

jìnghánqínxiányànniǎoshēngxuān

shānmíngpēngréng绿chíliánzhāigèngfán

sòngyìngyǒngtíngxiàchánglánsūn

注释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担任官职。
邑: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县。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静寒:宁静而略带寒意。
琴意:琴声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喧:嘈杂。
山茗:山间的茶。
烹:煮茶。
更繁:更加繁多。
讼稀:诉讼案件少。
应物咏:顺应自然的诗篇。
兰荪:兰花和荪草,象征高雅。

翻译

才子新任县令,面对千座山峰环绕的县城。
静谧的寒意中,琴音流淌着古意,厌倦了鸟儿的嘈杂叫声。
山间的茶叶依然翠绿,池中的莲花采摘更加频繁。
诉讼稀少,人们更多地吟咏自然,庭院里生长着茂盛的兰草和荪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建德徐元舆》,描绘了才子徐元舆在建德县任上,环境清幽,山水环绕的诗意生活。首句"才子方为邑"赞美徐元舆的才华横溢和新任地方官的身份。"千峰对县门"则展现出他所处之地的壮丽山景,与政务相对照,更显其宁静。

"静寒琴意古",通过琴声的古雅,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暗示徐元舆的高雅情趣。"闲厌鸟声喧"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和谐声音的欣赏,鸟鸣虽美,但过多的喧闹反而让他感到厌倦,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山中采摘的新鲜茶叶和池塘里繁多的莲花,都体现出徐元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表达的是徐元舆治理有方,县内少有诉讼,人们更多地吟咏诗文,享受文化生活,庭院中兰草茂盛,象征着美德和高洁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徐元舆在建德任职时的文人风范和理想化的治政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