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
出处:《雪声》
宋 · 王铚
飞满前村夜不知,凭风声与静相宜。
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
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
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
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
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
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雪夜景象,透露出诗人深夜听雪之余的心境和情感。"飞满前村夜不知"一句,设定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开篇,雪花纷飞,覆盖了整个前村,却在夜色中悄然无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的"凭风声与静相宜"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寂静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接下来的"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则是从听觉转入心灵深处,诗人在完成自己的创作之后,对方也恰好在此刻苏醒。这里的"银釭"和"玉枕"都是高贵、精致之物,其用来形容诗人与佳人的境遇,不仅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映照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中间两句"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则是对外界活动的一种描写。雪夜之中,有人在忙碌着某些事务,这与诗人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最后的"想同糁径落梅迟"又将这种急促的声音转化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和那投米的人一同走上覆盖着梅花的小径,这种情感的流露充满了诗意。
最终两句"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则是对过去某个时刻的回忆。诗人曾经独自在江湖之上过夜,那种宁静与孤独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而最后一句,则是对这种美感的一种升华,寒芦之韵更加凸显了这份清幽。
整首诗通过对雪声、夜色、人物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而宁静的画面,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活之美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