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出处:《送俞本之山人还金昌》
明 · 徐熥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首联“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以黄花和衰柳渲染出送别的凄凉氛围,借酒消愁,却只能在关门之际折取衰柳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则道出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与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自我反思。
颈联“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困境,即使有才华如刀尖般锐利,也无法进入权贵的府邸,只能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困顿,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痛苦。尾联“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描述了友人离别的情景,半年的漂泊生活使得貂裘破旧,而友人却只能带着一剑,独自踏上东行的道路,预示着未来的未知与挑战。
最后两联“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是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希望他不要因离别而过度悲伤,因为旅途中的秋风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与忧伤。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可能会通过吟诗或饮酒来排解内心的愁绪。最后一句“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则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鼓励友人在归途中不必过于忧虑自己的行装是否单薄,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即便拥有财富,也无法顺利归来。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