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出处:《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唐 · 罗隐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注释
乌噪:乌鸦鸣叫。残阳:傍晚的太阳。
草满庭:庭院草木茂盛。
枯木似人形:枯树形状像人。
神物:神灵。
未必:不一定。
浮槎:木筏。
风波:风浪。
飘不去:无法吹散。
黍稷:谷物。
荐惟馨:祭祀时的供品香气。
庾信:南朝诗人庾信。
无因赋:无缘再写诗。
牢落:荒凉。
水气腥:湿气带有腥味。
翻译
暮色乌鸦叫声嘈杂,庭院草木丛生,枯木仿佛人形。或许只有神灵才是这里的主宰,不一定会有木筏带来神迹。
八月的风浪无法吹散,四季祭祀的谷物香气四溢。
南朝诗人庾信无缘再写,这座祠堂前只有湿气和腥味弥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秋景,诗人在一处破败的庭院中感慨良多。开篇两句“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勾勒出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乌鸦叫声中透露出一种萧瑟之感,而荒废的庭院和形似人的枯木,则增添了一份凄凉与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凡俗世界中的不平等和无常的思考。这里的“神物”指的是那些超乎寻常、具有特殊魅力的事物,而“只应神物长为主”则是说这些非凡之物理应永远居于主导地位。
随后,“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八月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在空中飘荡却久久不散,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种描绘。
最后,诗人提到了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庾信无题赋的启发,但自己的心境却是被困顿和不自由所笼罩。这里的“牢落”形容诗人的情感状态,而“祠前水气腥”则可能暗示着某种污秽或不洁,这与庾信赋中那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荒废庭院和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