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遗构住丹房,天鼓时闻数叩霜
出处:《寄玉梁施道士》
宋 · 林逋
子云遗构住丹房,天鼓时闻数叩霜。
真景截波寻铁柱,怪书披月看铜墙。
氲氲颢气朝胎息,熠熠辰辉夜步纲。
大静入来诸事罢,灵芜盘穗卷良常。
真景截波寻铁柱,怪书披月看铜墙。
氲氲颢气朝胎息,熠熠辰辉夜步纲。
大静入来诸事罢,灵芜盘穗卷良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遗构:遗留的建筑。丹房:道教修炼场所,炼丹的地方。
天鼓:古人想象中的天界乐器,象征神秘力量。
铁柱:可能象征坚毅或指引方向的事物。
铜墙:比喻难以理解或隐藏的秘密。
氲氲:形容烟气或雾气弥漫。
胎息:道家术语,指婴儿般的呼吸,象征新生与活力。
熠熠:形容光彩照人。
辰辉:星辰的光辉。
灵芜:神圣而充满生机的土地。
良常:正常的生活秩序。
翻译
仙人遗留的建筑坐落在丹房,不时能听到天鼓敲击霜寒的声音。在波涛中寻找那真实的景象,像是沿着铁柱探寻,月光下解读奇特的文字,如同面对铜墙般神秘。
清晨的氤氲之气滋养着万物生长,夜晚的星辰光辉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这深沉的大静之中,世间万物都归于平静,灵草丛生,稻谷穗头饱满,生活常规如常进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寄玉梁施道士》,通过对道教修炼场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向往。首句“子云遗构住丹房”,以扬雄(字子云)的道观遗迹起笔,暗寓施道士居所的古老与神秘。次句“天鼓时闻数叩霜”则写夜晚道士敲击天鼓,声音穿透霜寒,营造出清幽而神秘的氛围。
“真景截波寻铁柱,怪书披月看铜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道士在月光下探索神秘的符文和修行设施,如铁柱和铜墙,寓意着深奥的道法与智慧。接着,“氲氲颢气朝胎息,熠熠辰辉夜步纲”描述了道士清晨汲取天地之气,夜晚遵循星辰运行的规律,生活与自然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大静入来诸事罢,灵芜盘穗卷良常”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修行生活的深深赞叹,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世间纷扰皆可放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