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出处:《戏荅思黯》
唐 · 白居易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戏答思黯》。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
“何时得见十三弦”,这里的“十三弦”指的是古琴的十三根弦,也象征着音乐的最高境界。作者在询问什么时候能再次听到这样高雅的琴声。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渴望的心情。
接着,“待取无云有月天”,诗人表达了希望在一个没有云彩,只有明月当空的夜晚,能够听到那十三弦的琴音。这里通过“无云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澈、宁静的夜景。
下一句,“愿得金波明似镜”,诗人表达了希望得到那种如同镜面般光滑明亮的水波(可能是指琴声中的流动)。这里的“金波”也许暗示着琴音中金石之音的美丽。
最后,“镜中照出月中仙”,这是对前面意象的进一步发挥,诗人希望在那种如同镜子的清澈水波中,能够照见月宫中的仙子。这不仅是对听觉的追求,也是对视觉和心灵境界的极致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