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春尽学百鸟啼,真伪不分听者悦
先春尽学百鸟啼,真伪不分听者悦。
伶伦凤律乱宫商,盘木天鸡误时节。
朝朝暮暮主人耳,桃李无言管弦咽。
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燄烧阴幽响绝。
安知不是卷舌星,化作刚刀一时截。
注释
有鸟有鸟:强调有许多鸟。百舌:指能模仿多种鸟叫的鸟。
舌端:鸟的舌尖。
百啭:形容鸟叫声音变化多端。
咄㗧:模拟鸟叫的声音。
先春:春天到来之前。
尽学:全都学会。
真伪不分:难以分辨真假。
听者悦:听众感到高兴。
伶伦:古代乐官名,这里泛指乐师。
凤律:美妙的音乐,比喻鸟鸣。
宫商:中国古代五音中的两个,这里代指音乐的和谐。
盘木天鸡:比喻不按时的叫声,盘木指不栖高枝的鸡。
朝朝暮暮:每天每夜,强调时间持续。
主人耳:指常听鸟鸣的人。
桃李无言:比喻沉默不语。
管弦咽:指乐器无声,比喻被鸟鸣掩盖。
五月炎光:五月份炎热的阳光。
朱火盛:红色的火焰旺盛,形容天气极热。
阳燄:阳光如火焰。
阴幽响绝:阴凉处的细微声音都消失了。
安知:怎能知道。
卷舌星:虚构的星星,比喻未知的来源。
化作:变成。
刚刀一时截:像锋利的刀瞬间切断一切声音。
翻译
各种鸟儿都是百舌鸟,它们的舌尖能发出多种声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在春天来临之前,它们就学会了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真假难辨,让听者感到欢愉。
乐师伶伦的凤律(音乐)扰乱了音阶的和谐,像报晓的天鸡在不适当的时候啼鸣。
日日夜夜它们的鸣叫充斥着主人的耳朵,而沉默的桃树和李树,相比之下仿佛在为管弦乐器的沉默而哽咽。
到了五月,炎热的阳光如同炽热的火焰,旺盛无比,连阴凉处的微弱声响都似乎被烤绝。
谁能知道这些百舌鸟不是来自卷舌星的化身呢?它们的声音就像突然变成锋利的刀,一下子切断了一切声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鸟鸣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时各种声音的感受和欣赏。"有鸟有鸟皆百舌,舌端百啭声咄㗧"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春日里各种鸟鸣之多,仿佛每一只鸟都拥有无数的舌头,发出了种类繁多的声音。
"先春尽学百鸟啼,真伪不分听者悦"两句,则从听者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对各种鸟鸣声都感到愉悦,不加以区分真伪。这里的“先春”指的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时节,而“尽学百鸟啼”则是说几乎所有的鸟儿都开始练习它们的歌唱。
接下来的"伶伦凤律乱宫商,盘木天鸡误时节"几句,通过对音乐音阶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鸟鸣声与乐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混乱之中反映出的时间节奏感。其中,“伶伦”指的是古代的乐律名家,而“凤律”则是传说中的凤凰所鸣的声音,代表着和谐美好的音乐;"宫商"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音阶;"盘木天鸡"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鸟儿在树梢上唱歌的景象。
"朝朝暮暮主人耳,桃李无言管弦咽"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对这些声音的个人感受。"朝朝暮暮"表达了一日之中不停歇的时间流逝,而“主人耳”则是指诗人自己;"桃李无言"隐喻春天中的花开而无声,形成鲜明对比,与之前鸟鸣声的热闹形成对照;"管弦咽"则表达了即使在这些自然声音中,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
"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燄烧阴幽响绝"两句,通过对季节和天气的描写,强调了夏日炎热以及这种热力对环境的影响。"五月"即农历五月,正值夏季;"炎光朱火盛"形容烈日如火的景象;"阳燄烧阴幽响绝"则是说在这样的天气下,甚至连阴凉之处也被热力所驱逐。
最后,“安知不是卷舌星,化作刚刀一时截”两句,则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力,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卷舌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够吸收声音的神秘之物,而“化作刚刀一时截”则是在比喻时间如同利刃,一瞬间切断了一切的声音和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时各种生命活力的感受,以及这种生命力如何在季节更迭中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