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权奸酿祸深,末流无复救危枰
出处:《挽陆君实 其一》
宋 · 尹应许
谁使权奸酿祸深,末流无复救危枰。
君臣霄壤难同死,社稷丘墟可再生。
叔宝井中空大辱,鲁连海上特虚名。
一家骨肉俱鱼腹,留得丹心万古明。
君臣霄壤难同死,社稷丘墟可再生。
叔宝井中空大辱,鲁连海上特虚名。
一家骨肉俱鱼腹,留得丹心万古明。
注释
权奸:有权势的奸佞之人。末流:指社会末期或衰败之时。
霄壤:比喻天与地,极言差别之大。
社稷:古代国家的代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叔宝: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鲁连:指战国时的鲁仲连,以智勇著称。
鱼腹:比喻被杀害,源自成语‘鱼腹藏舟’。
丹心:忠贞的心,红色象征忠诚。
翻译
是谁让权奸的恶行如此深重,导致社会无法挽回危局。君臣之间如同天地之隔,难以共同面对死亡,国家虽破败不堪,仍有重生的可能。
陈叔宝深陷井中,遭受极大羞辱,而鲁仲连的名声只是虚有其表。
满门亲人惨遭杀戮,只剩忠诚之心永垂不朽。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尹应许的作品,名为《挽陆君实(其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的深刻批判和无奈情感。
“谁使权奸酿祸深,末流无复救危枰。” 这两句点出了问题的根源——权力被不轨之徒所掌控,他们制造了深重的灾难,而到了后来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危险的局面。
“君臣霄壤难同死,社稷丘墟可再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即使君主和大臣都无法一起面对死亡,但国家(社稷)的基础一旦毁坏,也是可以重建的。
“叔宝井中空大辱,鲁连海上特虚名。” 作者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典故:东汉时期的叔孙通因得罪权贵而被投入井中,这里用来比喻受尽屈辱;而西汉的鲁仲连则是因为不愿意与朝廷有牵扯而选择隐居海岛,表明其清高之志。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抒发了对个人名节和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切感慨。
“一家骨肉俱鱼腹,留得丹心万古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忠诚品格的高度评价。即便是一家人的骨肉都被吞噬(比喻牺牲),但只要留下那颗赤子之心,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就会流传千古,照亮后世。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弊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忠诚品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