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敕西神君,一派疏清泚
出处:《钱氏通惠泉》
宋 · 葛胜仲
山翁彻骨清,日饮一瓢水。
天公隐其穷,殆将贻石髓。
先敕西神君,一派疏清泚。
初惊石罅出,盈科来未已。
其潴为渊潭,其汇则沼沚。
酌比九陇泉,饧味参差是。
一瓯紫笋春,牙颊留甘美。
馀波共濯缨,溅沫邀洗耳。
山中有异事,喜甚屐折齿。
长安昊天观,秦吴隔千里。
妄云脉络通,道人真疏矣。
寄语赞黄公,未应停水递。
天公隐其穷,殆将贻石髓。
先敕西神君,一派疏清泚。
初惊石罅出,盈科来未已。
其潴为渊潭,其汇则沼沚。
酌比九陇泉,饧味参差是。
一瓯紫笋春,牙颊留甘美。
馀波共濯缨,溅沫邀洗耳。
山中有异事,喜甚屐折齿。
长安昊天观,秦吴隔千里。
妄云脉络通,道人真疏矣。
寄语赞黄公,未应停水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翁每日仅以一瓢清水为饮,生活简朴而清雅。他身处自然之中,与天地相融,仿佛天公特意赐予他长寿之石髓。诗中通过“西神君”派遣清泉的故事,展现了山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泉水从石缝中潺潺流出,汇聚成潭,滋养了周围的土地。山翁以这泉水泡茶,品尝到如同九陇泉般的甘甜,茶香满溢,令人回味无穷。他甚至用余波洗涤帽缨,享受着清泉带来的清凉与纯净。
诗中提到山中发生的奇异之事,让山翁欣喜若狂,连他的木屐都因兴奋而折断。这不仅体现了山翁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最后,诗人借山翁之口,表达了对远方长安昊天观的向往,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思考。尽管距离遥远,但山翁心中的道家精神却与之相通,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宇宙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山翁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蕴含了对道家哲学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